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品质

发布日期:2019-12-31 09:11    来源: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城管局)   阅读:   字号大小:   

    近年来,全市城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打造人民满意的城管品牌”为目标追求,以“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为工作思路,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品质,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坚持依法管城,城管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

    我市高度重视城市管理法治工作,坚持依法办事,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把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市人大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淮南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市政府出台了《淮南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淮南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淮南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等多部政府规章,弥补了我市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部分空白,促进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市城管局共行使238项行政权力,其中行政许可权6项、行政处罚权218项、行政强制权7项、行政征收权2项、其他权力5项。 


    ——推进综合整治,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针对我市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市民素质参差不齐,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功能欠缺,城市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我们本着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原则,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病”问题,出重拳、下狠手、治沉疴,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抓手,先后开展了“春雷行动”“夏季攻势”“每天一路”等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整治占道(出店)经营。取缔占道经营3.7万处(次),规范出店经营1.1万处(次)。目前,全市主次干道出店经营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整治沿街立面。整治广告招牌3150块,美化立面2400平方米,规范管线5673米;整治城市“牛皮癣”。启用非法广告语音警示系统,清理非法小广告22.5万处,曝光、报停制“癣”机主号码610个;规范渣土转运。核发60处工地渣土准运证6200台次,开展各项整治、巡查870余次,18家运输企业45辆单车2处工地受到处罚;整治静态交通秩序。增划机动车泊位1300个、非机动车位4000米,设置硬隔离设施1700个,取缔道路障碍物1800处、人行道接坡1200处。规范违停车辆4.1万辆、处罚1.6万辆;整治私搭乱建。开展“无违建县(区)”创建活动,大力巡查防控私搭乱建,拆除私搭乱建500余处近2.6万平方米。

    ——聚焦设施建设,城市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市及各县区均建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月均办案数量超过1.2万件,结案率98.9%以上。建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筑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西部垃圾发电厂和寿县垃圾发电厂,全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超过2600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连续两年在全省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单项排名第一。全市29座历史遗留垃圾堆放点全部整治完毕,“垃圾山”变身绿地、游园,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受到省住建厅通报表扬;加大环卫投入,利用亚行贷款采购新型环卫作业车辆199辆,城区环卫作业机械化率超过92%。开展城区“公厕革命”,2017年以来共新建公厕59座、改建公厕77座,实施设施更新改造240余座,有效缓解了“如厕难”问题。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年均收费1500万元以上,为相关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提供了资金保障。 


    ——倾力为民服务,执法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

    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审批、无纸化审批,全市首家应用电子证照系统,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18年市城管局窗口被评为全省政务服务系统“最佳服务窗口”,是我市市直机关唯一获奖的单位。节假日常态化设立便民服务点12处,每年中高考期间设立“护考点”,提供饮用水、药品、问询、应急救援等便民服务。实施流动摊点“安家工程”,设置规范化便民摊群点38处,安置摊群经营户1240余户,实现多方共赢;每年入夏前发布年度“西瓜地图”,设置夏季瓜果临时销售点300余个,实现便民利农。设置便民信息张贴栏443处,引导规范市民生活信息发布。建成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辆,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小街小巷三年整治工程,改造小街小巷300余条,解决群众家门口的“灯、水、路”问题。积极应对冰雪、洪涝灾害,全员发动、全员参与,成立“党员先锋队”“应急突击队”42支,处置洪涝、台风、暴雪等自然灾害9起,保障城市运行和群众出行安全。 


    市城管部门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持续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形成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为促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淮南网、淮南日报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