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期盼 提升服务水平

发布日期:2024-01-08 09:13    来源:淮南日报   阅读:   字号大小:   

——潘集区深入实施教育医疗领域综合改革纪略

近年来,潘集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医疗事业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教育医疗领域综合改革,深挖内潜、合理调配现有教育医疗资源,创新办学办医模式,嫁接市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中高考实现近年来最好成绩,医疗服务水平显著增强,诊疗人次创历史新高。

立足民生需求,搭建桥梁引进资源

近年来,潘集区立足辖区群众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日益强烈的需求和渴望,不断加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协调引进力度,积极嫁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实现了质和量的双提升。

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率队赴市有关部门、对接市级以上名校名院协调资源,持续为优质资源嫁接创造条件、搭建桥梁。2021年8月,潘集区与市教体局、淮南二中、淮南市实验中学、淮师附小山南校区、市直机关幼儿园签订“1+4”帮扶协议,统筹市级名校对潘集区4所学校进行托管帮扶,通过选派管理、共建班级、名师授课、跟岗学习等多种方式,借力名校品牌资源,推进潘集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潘集区借助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改革契机,将潘集工程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划入淮南联合大学,成立淮南联大潘集校区;2023年9月,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在淮南联大潘集校区正式挂牌。两校紧密对接潘集发展人才需求,开设煤电化、新能源、应用化工技术等校企融合式专业,培养高质量生源,为潘集发展聚人气、增动力。全方位嫁接优质医疗资源,2023年5月18日,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潘集分院揭牌成立,由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体托管淮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并引进专家入驻,加快推进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潘集分院与淮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医联体签约,潘集区首个精神心理科门诊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潘集分院开诊。2023年5月18日,淮南市中医院潘集分院在泥河镇中心卫生院成立。

立足全民共享,加大投入补齐短板

潘集区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聚焦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不断加大农村地区教育医疗事业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办医条件,努力为全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均衡的基层公共服务。

持续加大投入,建成淮师附小山南校区潘集分校,下设42个教室1890个学位,并于2021年秋季招生。建成市直机关幼儿园潘集分园,配备班级15个,园内教育教学环境与设施均达到省一级一类幼儿园配置标准。开展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推进区一小原校区幼儿园新建综合楼和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淮南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楼并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万余平方米。积极实施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为村(社区)卫生室(站)配备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十二导心电图机等专业医疗仪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区164家村卫生室、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其中3家村卫生室被评为“安徽省群众满意村卫生室”,泥河镇中心卫生院被安徽省卫健委授予“社区医院”称号。

立足改革撬动,向内挖潜激发动力

潘集区通过向内挖潜激发内生动力、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等改革措施,不断推动教育医疗领域综合改革走深走实。针对全区小学教师不足、中学教师超编等问题,制定出台《潘集区部分小学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就读暨小学、初中衔接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先行先试“5+4”办学模式改革,即通过在初中设置衔接班的方式,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六年、初中三年转变为小学五年、初中四年,推动全区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进入衔接班就读,推动小学、初中各学段上下贯通、无缝衔接。实施“5+4”办学模式改革后,全区共有7823名六年级学生进入中学衔接班学习,参与衔接课程改革实验的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提升,全区初中生源进一步稳定,选择到区外就读初中的学生由每年400多名减少至100多名。优化小学布局,2020年以来,通过撤并小规模学校等方式对农村小学进行优化整合,全区56所农村小学整合到目前的38所,整合后全区中心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标准班额的班数增加,教育资源的利用更加集中高效,办学标准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推进医共体改革,进一步完善淮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华集团北方医院、潘三医院三个“健康集团”服务体系,实行党建、医疗业务等统一管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带动11家乡镇(街道)卫生院、173所村(社区)卫生室(站)共同发展。

立足练好内功,培养人才建强队伍

潘集区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抓好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对外引进、对内培养等方式,积极打造名师、名医特色人才,不断提升办学、办医能力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中学富余师资力量,加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明确小初衔接班除班主任及语文、数学主科教师不变外,其他学科教师由所在初中学校选派,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小学科课程,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既有效缓解了小学教师不足、小学科教师紧缺等现实难题,也推动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共交流转岗中学教师149人。依托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嫁接、结对共建名校教研力量以及名师学科工作室,截至目前全区共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79名、市级教坛新星40名。依托区医共体建设,推动区级二级医院名医下沉乡镇卫生院开展“学科大讲堂”,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授,173所村(社区)卫生室(站)从业人员230人参与培训。同时,由区域内的学科带头人、对口支援专家教授开展授课,持续提升广大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记者 李东华

分享到: